岑氏
分布地區(qū)
湖北南陽郡,河南棘陽郡,河南河南郡。
歷史來源
岑姓位列宋代百家姓第67位,在當(dāng)代大陸與臺灣的新百家姓中均未進(jìn)入前一百大姓。
「岑」源出
岑姓來源有二:1.出自姬姓。據(jù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、《呂氏春秋》、《唐書·宰相世系表》所載,周文王異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(一說文王)封為岑子,其地為梁國岑亭(故城在今陜西韓城南),子孫以國為氏。2.出自他族。兩越(指廣東、廣西)“貍?cè)?rdquo;(貍系舊時對南部少數(shù)民族之蔑稱,族名,后部分與漢、壯分別融合,在海南島為黎族之先民)多此姓;今壯、布依等少數(shù)民族均有此姓。
得姓始祖
岑子。姬姓,名渠,周文王異母弟姬耀之子,古嶺子國之后。武王克商滅紂后,大封天下,其中將其從弟渠封于岑,為子爵,故渠又稱為岑子,岑子之后,以國為氏,稱岑姓,并尊岑子為其得姓始祖。
遷徙分布
岑姓發(fā)源于今陜西韓城,歷先秦而降,岑姓一支遷居南陽郡。東漢初始,中興名將岑彭的出現(xiàn),不但使得沉寂已久的岑姓名揚天下,也為后世岑姓之發(fā)展壯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質(zhì)經(jīng)濟條件。岑彭功封舞陰侯,被刺死后,其子岑遵嗣,后當(dāng)朝皇帝又念及岑彭之殊功將岑遵弟岑淮封為谷陽侯,可謂顯赫一時。遵子伉,伉子杞,杞子熙,熙子福世襲,他們不但貴為侯爵,而且入仕當(dāng)朝,極大的壯大了南陽岑姓之名聲。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間,岑姓依舊繁盛于南陽郡,并以之為中心,因仕宦、避難、謀生等原因漸有遠(yuǎn)離祖居地而徙奔于山西、山東、河北,以及南部省份之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等地者。唐朝是又一個岑姓發(fā)展之高峰期,其位居相位者三名,為官者不計其數(shù)。其第一位宰相是岑文本,其祖父岑善方南朝后梁時官至起部尚書,其父之象為隋邯鄲令。文本弟文叔子岑長倩,文本孫岑羲均官至宰相,誠為顯赫榮耀。湖北地近河南,隋代之前即有岑姓落籍江陵,唐代時,文本之后也有徙居江陵者,其玄孫岑參便為這一支的杰出代表。五代十國至宋元間,兩湖等地岑姓有遷于今四川、重慶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江西之地者。明初,山西岑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于湖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明中葉以后,岑姓在全國分布之地愈廣,福建、海南等地均有岑姓入籍。明末,張獻(xiàn)忠入蜀建立大西政權(quán),于川地殺戮無數(shù),造成川地人口銳減,清入主中原后,為恢復(fù)當(dāng)?shù)亟?jīng)濟發(fā)展,強令湖南、湖北以及廣東部分地方的百姓入填四川,當(dāng)?shù)蒯找哺拍芡?,入遷于今四川、重慶之地。歷有清一代,岑姓分布之地愈廣,并有沿海之岑姓飄洋過海,進(jìn)入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。如今,岑姓在全國分布較廣,尤以安徽、廣東、廣西等地多此姓,上述三省之岑姓約占全國漢族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。
堂號
“南陽”、“繩武”、“章慶”等。
家族名人
岑彭:南陽棘陽(今河南新野東北)人,東漢初大將。更始時封歸德侯,官至潁川太守。歸劉秀后,任刺奸大將軍,轉(zhuǎn)戰(zhàn)河北。劉秀即帝位,任為廷尉,行大將軍事,積功封舞陰侯。旋奉令入蜀擊公孫述,直拔武陽,進(jìn)駐成都附近,為刺客所殺。
岑熙:岑彭玄孫,東漢大臣。襲爵,娶安帝妹涅陽長公主。少為侍中、虎賁中郎將,遷魏郡太守。任職期間,招聘隱逸,參論政事,得百姓贊頌。
岑參:荊州江陵人,唐代詩人。天寶進(jìn)士,曾隨高仙芝到安西、武威,后又往來于北庭、輪臺間,官至嘉州刺史。長于七言歌行。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(fēng)光和戰(zhàn)爭景象,氣勢豪邁,情辭慷慨,語言變化自如。與高適齊名,并稱高岑。有《岑嘉州詩集》。